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2017-05-04 22:07    人气:

原标题:【海外】出征威尼斯双年展 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当地时间5月13日,等了两年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迎接全球的注视和检阅。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定为“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备受期待的中国国家馆主题为“不息”(Continuum-Generation by Generation),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四位艺术家参展。除了当代艺术界熟知的邬建安、汤南南之外,汪天稳其实是一位从事皮影雕刻艺术50多年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姚惠芬则是一位苏绣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非遗传承”的2+2组合拳也成为本届威双中国馆最大的看点,有人对此评价道:“威尼斯双年展开始拥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效果图(截图自网络)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威尼斯双年展各国家馆分布图,下图红圈为中国馆所在位置,毗邻意大利国家馆

  此外,声音艺术家杨嘉辉和著名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将分别代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参展本届威双。1979年生于香港、后完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音乐博士课程的的杨嘉辉也是最近几年非常活跃的艺术家,其创作的领域涉及录像艺术、舞蹈、装置艺术以及多媒体等。2015年5月,其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创作出的《Pastoral Music》在香港巴塞尔展出,探讨了艺术家在战争中的角色,并获得首届“宝马艺术之旅”奖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杨嘉辉将代表香港呈献最新作品《赈灾专辑》(2017),阐述了慈善单曲承载着悲剧留下的历史印记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以杨嘉辉为代表的声音艺术家群体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非常突出——包括土耳其艺术家代表塞弗迪特·伊莱克(Cevdet Erek,b.1974)、冰岛艺术家代表艾吉尔·萨比杨森(Egill Sbjrnsson,b.1973)以及代表法国出征威双的现年53岁的艺术家夏威尔·威尔汗(Xavier Veilhan)。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杨嘉辉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杨嘉辉将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2017新作《赈灾专辑》(图片截取自视频预告片,视频来自马凌画廊)

  谈及此次参展威尼斯,谢德庆表示:“这次展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展出我之前在台湾创作的很多从未公开过的早期作品,同时还能够给予我在纽约创作的‘一年行为表演’全新的理解。”1950年生于台湾南州的谢德庆早期资料并不多:高中时立志要当艺术家,但却没有选择考入专业院校,而是毅然退学,后来他说“我要用我的方式,也是笨拙的方式,去了解生命。”1974年,谢德庆跳上了一艘从台湾开往美国的货船,成为一名偷渡客。谢德庆的作品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启发式意义,尤其是1989年之后的行为艺术。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谢德庆“一年行为表演”,1981-1982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谢德庆“打卡”

  除了86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场馆、23个平行展及与伦敦V&A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特别项目“Pavilion of Applied Arts”,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共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位艺术家受邀参加主题展,首次参展的艺术家多达103位,来自中国内地的艺术家包括耿建翌、关小、郝量、刘建华、刘野、周滔。本届威双主题展分为九大板块,分别是“艺术家与书籍”(Pavilion of Artists and Books)、“喜悦与恐惧”(Pavilion of Joys and Fears)、“共通”(Pavilion of the Common)、“地球”(Pavilion of the Earth)、“传统”(Pavilion of Traditions)、“通灵”(Pavilion of Shamans)、“狂欢”(Dionysian Pavilion)“色彩”(Pavilion of Colors)、“时光与无限”(Pavilion of Time and Infinity)。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艺术家与书籍”展区,耿建翌与刘野的作品将在14、15展位呈现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传统”展区,关小和郝量的作品将出现在32、35展位

  九大板块在设置上也非常独具匠心:单元与单元之间没有实体分隔,而是犹如一本书籍的书页,呈现出连贯且流动的感知。从“艺术家与书籍”到“时光与无限”,九大主题板块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与世界相关的故事——这里有杂乱无序,有曲折矛盾,就好像是呈现世界复杂性的一面镜子。整个展览试图营造出一种从自我到外界的经历与外向运动,超越界定的维度,达到一种共通。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时光与无限”展区,刘建华和周滔的作品将出现在76、80展位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1993年,耿建翌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照片拍摄于1993年威双展厅正门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友身,王广义,徐冰,方力钧,栗宪庭,冯梦波,吴山专,耿建翌,廖文,刘炜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耿建翌,之所以为经典 (125),书、纸上水彩,2000,19.3x26.7x3.6cm x198,(局部)

  第二次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耿建翌和80后艺术家刘野将参加“艺术家与书籍”的板块。作为“八五新潮”的艺术家代表,耿建翌早在1993年就和丁乙、李山、王广义、王友身以及余有涵等艺术家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这也是中国艺术家首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1962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耿建翌,于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声名鹊起,从那时起,耿建翌开始试图广泛运用包括绘画性转绎、着色、拓印、摄影、和影片式转换,化学变化和文本并置等各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刘野(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野,1964年生于北京,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壁画系,199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作品广为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刘野是留学时间最长、对欧洲艺术传统了解最深入的艺术家之一,在他的绘画中有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冲突感:在天真幼稚的儿童形象背后,承载着成人世界的复杂情绪。2016年6月10日,刘野的欧洲首场个展将在位于荷兰阿默斯福特市Mondriaanhuis博物馆举行,展览名为《蒙德里安和刘野》,呈现了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私人收藏的刘野重要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受荷兰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郝量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为1983年出生的当代艺术家关小与郝量将在“传统”板块呈现他们的作品。关小的创作涉及不同类型的媒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她的雕塑、装置和录像。郝量的绘画实践则一直专注于探寻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可能性。对于古代美术、文学、画论、文献的深入研究,构成了他的工作基础。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刘建华

  雕塑和装置艺术家刘建华(b.1962)与艺术家周滔的作品将出现在最后一个板块“时光与无限”中。刘建华生长于以陶瓷闻名的江西省,并在景德镇工作和生活了14年之久,早期作品多以陶瓷作为媒介,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随着创作的深入,刘建华近年已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

  附: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延伸阅读】

  2017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公布 邱志杰的当代艺术+非遗组合拳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其实,邱志杰担任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将当代艺术与传统非遗组合在一起,并不出人意料,这从他近七八年来的艺术创作方向以及他不断推崇的“匠人精神”密切相关。2009年,邱志杰在尤伦斯的大展上就使用了竹编。“我要的就是这种生生不息的东西,因为中国人是不相信‘不朽的’,只相信‘不息的’,太行山是不朽的,但愚公家是不息的,不朽的太行山碰到不息的愚公就废掉了,这是中国人的方式。”邱志杰说。一物万物,生生不息,邱志杰的很多作品里早就呈现出来本届中国馆主题的涵意。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邱志杰画的地图《不息》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汤南南摄影《全球沙滩考古计划》之《流觞》400x1000cm

  1969年生于福建的汤南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现在的身份是艺术家、教师——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以现代都市乡愁为核心主题,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尝试绘画、装置、摄影、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努力探索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艺术方式。

  邬建安《大河的诞生》,剪纸拼贴绘画,这件长24米,高2.67米的作品将会展出于中国馆的一整面墙。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邬建安《大河的诞生》局部

  邬建安,1980年生出生于北京,于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汪天稳的皮影

  汪天稳,1949年出生,从事皮影雕刻艺术50多年,其“推皮运刀”技法傲然于皮影界,也是在世的皮影创作者中唯一的一个国大师,名副其实坐上第一把交椅。他对皮影的历史渊源、传承流变、风格特点、旧稿古谱甚至行规风俗等都烂熟于心,并在创作上、对失传图稿的整理和复制、对老皮影的鉴定与修复都有很大贡献,中外关于皮影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都来源于他。

出征威尼斯双年展13位中国艺术家将呈现给世界怎样的面貌?

  姚惠芬和她的徒弟在绣《骷髅幻戏图》

  1967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的姚惠芬,自幼就开始学习刺绣。擅长将苏绣乱针绣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绣制中,使其绣品更具独创性。【详细】

上一篇:央视曝惊天骗局 一个以文化艺术品为标的的虚假期货平台

下一篇: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